

三月春回大地,走进万山区鱼塘乡团山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,30个黑色遮阳羊肚菌种植大棚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绿树掩映的山坳里,大棚里一派生机,一朵朵新鲜羊肚菌破土而出,菌盖饱满肥厚、菌柄光滑如玉。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羊肚菌,并将一个个尖顶、色深、个大、质酥脆的新鲜羊肚菌码放整齐,等待签了订单的客户前来取货。
羊肚菌是一种食药价值极高的菌种,由于菌伞酷似羊肚而得名,在明代《本草纲目》和《食物本草》中均有羊肚菌的记载。万山区鱼塘乡地势较高,冬天低温、高湿,适宜羊肚菌萌发子实体。乡党委、政府以群众增收为目标,依托地理资源优势,采取“龙头企业+党建合作社+农户”“党员+农户”“种植能手+农户”等模式,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。通过充分利用原有大棚设施和流转土地97.74亩,在团山村建立羊肚菌种植基地,今年试种结果喜人,每亩产量预计达300斤,按市价每斤80-120元计算,将获得234万左右的收入。
大棚负责人王万成介绍道,今年羊肚菌出菇以来他已经陆陆续续接下了不少订单,驱车前来购买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,下一步他将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,到时候产量将会大幅增加。规模扩大后用工量也会增加,周边老百姓经过简单培训后,就能到大棚里打工,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据了解,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以来,该项目已实现带动60余人劳动就业,已发放务工资金50余万元助农增收。
鱼塘乡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,衔接乡村振兴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绿色产业,深入推进羊肚菌、辣椒、百合等多种产业协调发展,进一步促进全乡农业产业发展升级。如今,乘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“春风”,鱼塘乡将致力探索出一条种、学、产、供、销集成于一体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与模式,助推乡村振兴,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实现“产业兴,生态美,百姓富”的美好愿景。